中国十年没下订单,俄国专家一气之下吐槽:中国歼20不好看,达不到俄飞机水平
“俄罗斯专家又开始毒奶歼-20丑?他们上一次毒奶还是十年前说我们发动机推不动。”
1992年冬,8架苏-27贴着松花江雾凇降落Цzin黄屯机场,官兵夹道鼓掌,心里暗喊:可算盼来了。那会儿穷得叮当响也得买,人家有的东西你急着要,没得选。后来每年按批次到货,1996年、2000年一口气引进了七十多架,空军脑袋上总算罩住安全帽。再后来自己攒出歼-11,国产化率从30%一路飙到90%。订单高的时候,俄工厂三分之一工资都是我们塞的红包。
2005年之后剧本开始掉头。WS-10在那年点火直播,烟大得吓人,可现在连大爷都说声音比AL-31轻。2011年歼-20腾空,现场有人当场掉泪:再也不用看脸色下单了。接着24架苏-35成了收山之作,2018年最后一架落地广州,喝完再见酒就没下文。十年空窗到现在,俄厂长急得天天刷我们官博。
为啥不买了?自家货架丰富。歼-20列装量今年破了300,双座歼-20S也上天了;歼-16像包饺子下得快,还顺手带个电战版。俄工钱开得少了,毕竟苏-57匀到一年才十来架,油漆还没来得及干就急着去迪拜摆展位。
俄专家急眼很正常。2018年珠海航展歼-20开弹舱,人家在会议室甩出“雷达反射大”“鸭翼不隐身”,场子下外国民众掐表拍视频无人搭理。到了2024年,他们又蹦出“发动机还是老头版”这种说辞。其实2023年换装的WS-15验证机早就飘过高原,推力多这一吨,开销少喝一杯伏特加。
有人较真:“人家的涡扇历史悠久,材料是不是比我们棒?”真拿实物比过铆钉排布就懂了,同角度苏-57接缝七扭八歪,铆钉凸得能挂衣服,隐身涂层靠刷子一笔一笔上色,网友吐槽“手工作业既视感”。我们这边早铺开机械臂喷涂,厚薄能抠到0.1毫米。
“欧洲制裁俄罗斯423条细则”这条热搜连着挂了一周,俄网友自己拍下苏-57机腹掉漆成块,底下回复都是“先管好自家”。
再说到外贸,巴基斯坦拿到歼-10CE后通报的空战记录直接破圈,30秒一套击杀流程甩成GIF,曾想买苏-35的埃及代表立马把行程改签成都。相比之下,苏-57签了首个合同却不提买家名字,懂的都懂。
盘点库存,苏-27在中国还剩百来架等着淘汰,俄方想搭顺风车推销升级包,结果我们给老机直接装上国产弹射椅加新雷达,硬是把二手菜谱炒出了新味道,再次断了他们的财路。中国航空工业这套自学成才的节奏,俄厂长看在眼里,心里多半五味杂陈。
2024年12月珠海再聚,苏-57飞来展示落叶飘,观众席举手机的比鼓掌的还多,大家都明白这场热闹背后,是老朋友的模特秀。歼-20编队从云底快速通场,地面分贝仪爆表,俄试飞员在酒店阳台悄悄竖起大拇指,小动作被对面军迷镜头录了个正着,隔天视频弹幕刷满“嘴硬心软”。
这两年社交平台出现个怪现象:俄博主求助“哪里能买到歼-16同款导弹挂架”,留言清一色“无货,保密”。角色互换来得太快,看得人忍不住笑出声。
讲到底,空军更替像换手机,十年前的旗舰现在当备用机都不合格。国产链彻底打通,钛合金、氮化镓雷达、碳纤维料都能自己生,俄罗斯想翻案,得先干一架再说。可又没空战场景,于是论坛里掐参数、翻曲线,靠PPT争输赢,认真模样像极了讨价还价的大妈。
再过几年回头看,说不准俄网友会来我们直播间提问:兄弟,WS-15卖不卖?到时候弹幕估计刷满“排队摇号”。
十年无新单,俄厂退休老师傅怀念年终奖肥得流油的日子;中国工人夜班加鸡腿拼产能。故事就这么简单。
轮到谁慌了?
热点资讯/a>
- 从青涩到成熟:戚成钢与小孟情感蜕变的必然性解析
- 48岁黄晓明巴黎漫步?黑墨镜修长身材惊艳路人!
- 中方回应普京特朗普9月或在华会晤,信息战下普通人如何自保
- 中央空调买海尔好还是海信更好?售后师傅的一番话,点醒了我
- 40集谍战剧!于和伟王丽坤主演,全员实力派,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