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说好的高息呢?本金都亏进去,美元理财的甜蜜陷阱

点击次数:70 发布日期:2025-10-09

年初兴冲冲拿7.35的汇率换了5万美元,想着吃点高息,结果现在连本金都亏进去了,这事儿找谁说理去?

社交媒体上,类似的吐槽就像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曾经被捧上神坛的美元理财,怎么突然就成了烫手山芋?几个月前,银行的理财经理们还把这玩意儿夸得天花乱坠,说什么“稳赚不赔”,那诱人的4.5%年化收益率,听着就让人心动。谁能想到,市场的脸说变就变。

就拿那位上海的朋友来说,他年初的算盘打得噼啪响:5万美元,一年下来光利息就有两千多美元。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美元汇率会“跳水”。另一位更惨,7.28换了6000美元,买了180天封闭式产品,到期本息加起来6050美元,看着是赚了50刀。可等他去结汇,价格已经掉到7.11,里外里一算,亏了680多块人民币。这哪是理财,简直是往水里扔钱,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风向的转变,始于美联储那次看似不起眼的降息。从2024年12月开始,高息神话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这一下,直接触发了“利率”和“汇率”的双杀局面。利息收入肉眼可见地减少,而美元的持续走低,更是像一把钝刀子,一刀一刀割在投资人的本金上。截至今年9月25日,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7点附近,年内累计跌幅接近10%,创下了1973年以来历年上半年的最大跌幅记录。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也从年初的7.35高点,一路滑到7.12。

有意思的是,这边投资者哀鸿遍野,那边银行理财子却像打了鸡血一样,还在密集地上新美元理财产品。中银理财12月5号又推了一款96天期限的固收产品,业绩基准还在3.9%到4.7%晃悠。普益标准的数据更让人看不懂,截至2024年12月6日,美元理财的存续规模居然达到了2802亿元,比6月末还增加了556亿。近一年新成立的带“美元”字样的理财产品,超过了1600只。

这景象,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一边是不断缩水的收益和亏损的本金,另一边是逆势增长的发行量和市场规模。难道是新入场的投资者,还没听到前面那批人的哭声?

其实,市场的逻辑有时候很简单,也很残酷。当特朗普政府抛出那些“对等关税”之类的法案时,市场的信心就已经开始动摇了。大家普遍认为这会给美国自己的经济和财政带来负面影响,美元的贬值趋势,在那时或许就已埋下伏笔。金融市场里,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下跌,也没有永远的“避风港”。

现在这个局面,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有点难。保守点的人,可能只能看看那些R1级别主投美元存款的理财,至少本金安全点。想博一下的,或许会看看美债类产品。但不管怎么选,都得把眼睛瞪大了,设好止盈线,别太贪心。选择短期产品,或许能更灵活地应对降息带来的冲击。

说到底,那些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财富密码”,往往都是有时效性的。当市场上的所有人都认为一件事稳赚不赔的时候,那可能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高息的蜜糖背后,早就标好了让你肉疼的价码,只是很多人在品尝甜蜜时,选择性地忽略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