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东延线真顶!三十万人通勤重启!沈阳人这回彻底炸了!
你家那儿还没通地铁啊?搬吧兄弟。
这句玩笑话,前几年听着还带点夸张,如今成了不少沈阳人的真心劝。
你要是住在地铁图纸的边缘,出门靠摆渡、上班靠堵,遇上下雨天?
那是天意,不是通勤了,是劫难。
而就在几天前,沈阳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开了。
消息一出,网上热闹得跟谁家喜得贵子似的,日客流直接飙到62万,整整多了10万。
你要说惊讶嘛……真没谁惊讶,毕竟等这线的人都快老了。
中旅小镇、农业大学、沈抚新城,多少年跟主城区隔着最后一公里,现在终于插上线了。
但说到底,这线火不火,关键不是设计多先进、线路多长,而是它总算接上了这座城市心口那根跳得最厉害的动脉。
你还记得吗?
那些年,挤333路像打仗,早高峰青年大街直接演人墙大战,全靠一口仙气硬撑着走完这通勤路。
而这10万客流,说白了,是被堵了太久的民意,一下子冲出来的情绪洪水。
可说到底,这情绪它不是终于有地铁了这么简单。
它更像是:你终于记起我住这儿了。
沈阳这几年在修什么?
在补课。
补的是地铁延伸线的课,补的是过去城市扩张留下的断层。
一线城市地铁织网,二线城市也要追着跑,咱沈阳……还在填坑补洞。
十年新增不到五公里,开会一说交通,领导们翻图纸翻得挺快,落实起来却像拖箱子的乌龟。
城市怎么长?
你得先把血管接上。
可沈阳过去的几年,主城热热闹闹,地铁一到边缘就开始掉线,丁香湖、医学院、北皇姑……这些名字在地图上不陌生,但在轨道交通面前,像是系统默认的未开放区域。
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地方学生要靠摆渡车接驳地铁三次。
转一次等十分钟,转两次心里有点烦,转第三次直接破防。
你说你规划个大城市,结果让人像打副本一样上班,那谁还愿意留下?
更神的是,有些线虽然修了,修得漂漂亮亮,可商场没跟上、配套还在天边飞。
2号线全运路那一带,房价蹿了四成,地铁口一出门,除了风声就没别的声音。
人是来了,生活在哪儿呢?
这不是修了就完事的活儿。
地铁要真想通透,就不能只是从A到B的数字游戏。
它要能拉着人气、商气、烟火气一起走。
你看重庆沙坪坝,人家一个站一年营收十几个亿,地铁、商场、住宅、医院一锅端,这才叫一体化。
咱这边?
地铁开了,商场还在犹豫怎么起名。
要真想搞点实事,别光盯着热搜爆款的地段,盯点被遗忘的区域别总把未来会修挂嘴边,那些年被下一步规划打发的居民,等着等着,孩子都上大学了。
有些人说,地铁这玩意儿不就是方便点嘛,至于吗?
至于。
它不只是交通,它是你城市尊重不尊重人的证明。
你盖不盖,通不通,快不快,决定了一个城市有没有能力说服人留下来。
现在大家热议9号线北延线能不能破纪录,我更在意的是,那些地图边缘、灯光黯淡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被顺手点亮一下?
别再补短板了,老百姓不想听这个词。
大家要的是,你能不能别每次都慢三拍,别总等舆论火了、房价动了、热搜上了才来通车。
热情这东西,是能被消磨光的。
说实话,沈阳这几年不是没干事,是干得太碎、太慢、太怕错。
一有风声就说要评估,一有反馈就喊要调研,一线拖着一线走,最后啥也没整明白。
地铁出口那杯豆浆,就是城市温度的起点。
你要真想赢回市民的信任,就别在图纸上标未来,而是在脚下踩出实感。
所以下次赌哪条线爆,不是看哪个楼盘发广告,是看哪个地方的早高峰没地方落脚了。
地铁该去哪儿?
去哪儿人多,去哪儿民怨最深。
别再让通勤路成了出逃游戏,别再让市民拿自己的一天赌规划是否兑现。
下一站希望别是再等等。
热点资讯/a>
- 80万中产家庭吐槽:被杭二闺女今年的教育开销吓到了!
- 爽肤水品牌排名前十,挑选适合你的理想产品
- 智慧电力护航“钢铁丝路”
- 双面身份曝光,影帝醋王甜蜜小娇妻竟是全能助理,娱乐圈炸锅!
- 太平天国为什么不能灭掉清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