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谷山大炮:牺牲精度换射程,二战狂人打造的“导弹”真相
冷战那会儿,总有些武器的设计思路让你直呼看不懂。
全世界都在琢磨怎么让炮弹打得更准,最好能钻进别人家窗户。
朝鲜偏不,他们吭哧吭哧捣鼓出一门巨炮,堪称炮界“泥石流”。
它叫“谷山大炮”,一个彻头彻尾的矛盾体。
射程远得像战术导弹,精度却烂到令人发指。
给人的感觉是,设计师压根没想打中啥具体目标。
只要炮弹能砸进那个“大概的范围”,就算胜利。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门炮的设计图,居然是从二战德国的垃圾堆里翻出来的。
它的诞生,就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也是一种穷人的智慧。
脸贴脸的死亡威胁
想搞懂谷山大炮,先得瞅一眼朝鲜半岛的地图。
韩国的首都首尔,离边境线只有短短40多公里。
这点距离,在现代火炮面前,跟脸贴脸没啥区别。
整个首尔,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常规炮火之下。
对朝鲜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战略筹码。
他们急需一种武器,既要便宜,又能随时隔空敲打首尔。
导弹虽好,可太贵了,技术上自己也玩不转。
于是,工程师们把目光转向了最古老、最直接的家伙——大炮。
他们需要一门能打40多公里的超级大炮。
可问题来了,朝鲜当时的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
连加工超长炮管的机床都没有,从零开始研发?纯属做梦。
怎么办?路都是被逼出来的。
从故纸堆里刨出的骚操作
朝鲜的工程师们,硬是翻开了历史的故纸堆。
他们在二战德国的资料里,找到了K18型重炮。
当年德国人为了追求射程,就搞过“拼接炮管”这种骚操作。
硬是把不同口径的炮管组合起来,让射程飙升。
这个在当时算黑科技,但冷战时期早就没人用了的设计。
却成了朝鲜的救命稻草。
他们脑洞大开,把一根170毫米的炮管,和一截180毫米炮管的药室,硬是给焊在了一起。
这么一搞,好处是立竿见影的。
炮管变长了,药室也变大了,能塞进去更多的火药。
可新问题又来了,170毫米的炮弹,怎么通过180毫米的炮管后段?
朝鲜工程师想了个绝妙的土办法。
他们在170毫米的炮弹上,加了一圈铜制的弹带。
炮弹在180毫米的药室里点火时,这圈铜带能完美密封,防止火药燃气乱跑。
等炮弹被推向前方170毫米的窄管时,更精彩的来了。
柔软的铜带被膛线挤压变形,死死地咬合在一起。
带着炮弹高速旋转着飞出炮口。
就靠着这一连串的取巧操作,谷山大炮的射程,被硬生生堆到了43公里。
足够从边境线上,威胁到首尔的部分市区了。
精度不够数量来凑
这种混搭设计的代价是什么?当然是精度。
炮弹在宽窄不一的炮管里被强行挤压,弹道能稳定才怪了。
想精确命中某个小目标,基本等于买彩票。
但朝鲜压根就没在乎过。
他们的目标是首尔,一个面积巨大的城市。
打偏几百米,甚至一两公里,有什么关系?
只要炮弹能砸进城里,就能制造无尽的恐慌。
他们通常还玩集群射击,几十门炮对着一个大概方向轰。
用数量的饱和,来弥补精度的不足,威慑效果直接拉满。
为了让这个大家伙跑起来,朝鲜找来了老旧的59式坦克底盘。
但炮身实在太重太长,把底盘空间占得满满当登。
炮班成员和金贵的炮弹,只能坐着另一辆卡车跟在屁股后面。
这门炮的操作,还停留在二战水平。
全靠人吼,全靠手摇,自动化是什么?不存在的。
光是把炮架好,炮组就得折腾20分钟,打完收摊也得这么久。
给它装填那颗巨大的炮弹,纯粹是体力活。
就算炮手们个个是猛男,5分钟内也就能打出两发。
换个主子就拉胯
1978年,这门炮在谷山地区被西方发现,因此得名谷山大炮。
它的出现,确实给了韩国山一样大的压力。
首尔市民一度陷入恐慌,韩国政府甚至考虑过迁都。
后来朝鲜还给它升级,用上了火箭增程弹,射程干到了60公里。
从战略价值上看,谷山大炮无疑是成功的。
它用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堪比导弹的战略威慑。
成了一张性价比极高的王牌。
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在朝鲜手里的“神器”,换了个环境,立刻水土不服。
两伊战争时,伊朗引进了这款大炮,想靠射程优势压制伊拉克。
可一到战场上,伊朗人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它部署慢、转移也慢的缺点,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人家伊拉克的反炮兵雷达一开机,你还没跑掉,炮弹就砸你头上了。
极差的精度,也让它根本没法有效打击敌方的炮兵阵地。
最终,这门朝鲜的国之重器,在伊朗军队手里,成了一件华而不实的“鸡肋”。
结语
谷山大炮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它是一款为特定目标、在特定条件下诞生的特种装备。
它的设计里,处处都是妥协和取巧,牺牲了现代火炮追求的一切。
只为了把“射程”这一个属性点,加到满级。
在朝鲜半岛那个特殊的对峙环境里,它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可一旦离开了那个剧本,它就变回了一堆笨重而低效的钢铁。
热点资讯/a>
- 80万中产家庭吐槽:被杭二闺女今年的教育开销吓到了!
- 爽肤水品牌排名前十,挑选适合你的理想产品
- YOSHIKI哀悼车祸去世的YOSHI 后者曾参加其节目
- 双面身份曝光,影帝醋王甜蜜小娇妻竟是全能助理,娱乐圈炸锅!
- 智慧电力护航“钢铁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