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拍桌子:想用几根钢轨换走新疆?毛主席:这桌子拍得好!
王震拍桌子:想用几根钢轨换走新疆?毛主席:这桌子拍得好!
1950年的新疆,一场看似平常的会议,空气里却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会议桌的一边,是满脸络腮胡、眼神里透着一股子沙场煞气的王震将军;另一边,则是西装革履、笑容里藏着精明算计的苏联代表。
大伙儿都知道,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尤其需要“老大哥”苏联的帮助。可这天苏联人递过来的合作方案,让在场所有中方人员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方案写得冠冕堂皇,说什么“深化友谊,共同开发”,可里面的条款,句句都像刀子,扎在中国人的心窝上。苏联人张口就要新疆的矿产资源,而且开出的价格,说句不好听的,跟明抢没什么区别。
更过分的是,他们要求把新疆的铁路全部改成苏联的宽轨标准。这算盘打得,我在北京都听见了。铁路一改,他们的火车就能长驱直入,我们的火车却出不去。这哪里是经济合作,分明是想把新疆变成他们予取予求的后院。
这已经不是苏联第一次对新疆动心思了。早在几十年前的沙俄时代,他们就一直觊觎这片广袤的土地。到了四十年代,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爆发了所谓的“三区革命”,背后就有苏联的影子。他们扶持地方武装,意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要不是后来形势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苏联人这份“合作”协议,压根就没安好心,是他们长期以来对新疆战略图谋的延续。
在场的翻译把条款一条条念出来,王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拳头也越攥越紧。他戎马一生,从枪林弹雨里为这个国家拼出一条活路,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欺负到家门口。
当翻译念到铁路改轨那一条时,王震终于爆发了。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指着苏联代表的鼻子就骂开了:“你们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战败国吗?想拿走我们的矿产,还想控制我们的铁路,简直是痴心妄想!”
那吼声,震得屋顶上的灰都簌簌往下掉。
苏联代表哪见过这场面,当场就懵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嘴里嘟囔着“友好协商”、“国际惯例”之类的废话。
王震根本不听他那一套,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清脆的碎裂声像是最后的通牒。“我们中国人的骨头,没那么软!想占便宜,门都没有!”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议室,留下满屋子目瞪口呆的人。
这事儿可捅了马蜂窝了。王震“摔杯子”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北京,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有人忧心忡忡,觉得王震太冲动,破坏了中苏关系,耽误了国家建设的大事。
要知道,那时候我们确实离不开苏联的援助。1950年2月,我们才刚刚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中苏友好”的氛围里,王震这一闹,不是给这火热的气氛浇了一盆冷水吗?
状都告到毛主席那里去了。主席听完汇报,沉默了许久,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着。汇报的人心里七上八下,摸不准主席是什么态度。
突然,主席笑了,他一拍大腿,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至今都觉得提气的话:“我们搞外交,不能光靠文官,文官有时候太软了,得有几个王震这样的‘武将’去闯一闯!这杯子,摔得好!桌子,也拍得好!”
主席看问题,总是能看到骨子里去。他明白,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表面上是客客气气,内里全是实力的较量。你越是软弱,别人就越是得寸进尺。波兰的教训不就在眼前吗?二战后,波兰同样倒向苏联,结果呢?经济被控制,主权被渗透,成了苏联名副其实的附庸。
我们新中国,绝不能走那条老路。
主席的支持,给王震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所有主张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撑了腰。事情的后续发展,也证明了王震的“鲁莽”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他不是一味地强硬。在表明了中国的底线之后,他又主动找到苏联方面,心平气和地谈。这次,苏联人的态度明显收敛了许多。最终,双方重新签订了协议,矿产合作变成了平等互利的模式,铁路改轨的事,更是提都不敢再提。
王震用一次“拍桌子”,为国家争来了尊严,也争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让苏联人明白,想跟新中国打交道,就必须拿出平等的姿态。想把当年对付东欧小国那套用在中国身上,行不通。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特别深。国家交往,说到底,交的是朋友,不是找个主子。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忙,但前提是尊重。任何打着“援助”旗号,行控制之实的做法,都必须被顶回去。王震将军用他那股子湖南骡子的犟劲,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爱国课: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比如土地,比如主权,比如一个民族的骨气。
热点资讯/a>
- 苏超开赛,安徽比江苏还散装
- 5000w的比尔全是问题500w的比尔全是优点, 快船为啥这
- 何小鹏只花28万,让雷军为小鹏G7“代言”?
- 老外游客吃油条忘给钱,次日带翻译过来道歉,店长一句话让老外震
- 电影《灌篮高手》换配音演员引批评 片方发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