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清朝历史上真有像《雍正王朝》中皇子找户部借钱不还的事情吗?

点击次数:148 发布日期:2025-07-21

《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剧中,曾有一段情节:康熙皇帝发现众多王公贵族及朝廷大臣纷纷向户部国库借贷资金。当时户部的主管是八阿哥胤禩,他素来以收买人心、谋取储位为目的,因此毫不犹豫地同意将国库资金随意借出给王公贵族和大臣们。尤其是康熙的众多儿子,即皇子们,也借取了相当数量的款项。这一行为使得户部国库资金告罄,当江南地区发生水灾时,甚至无力拿出资金进行赈灾。最终,康熙皇帝派遣四皇子胤禛,即未来的雍正皇帝,去追讨国库的欠款。

在清朝的实际历史中,是否真的会存在电视剧中所描绘的皇子、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和朝廷重臣向户部国库借款的情形呢?

在真正的清朝历史中,此类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仅仅是电视剧中的虚构情节。需知,户部在历朝历代都承担着管理国家财富的职责,古人私下里将户部的主管官员——户部尚书——誉为活财神,然而实际上,户部尚书仅拥有规划户部资金用途的权限,却无权直接审批拨款。

尽管在剧中胤禩被描绘为掌管户部的皇子,其权力和地位甚至超越了户部尚书,然而依据清朝的严规,即便身为皇子,胤禩也并无权限擅自调动户部的资金。

实际上,在清朝,调拨户部资金的权力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当时,户部每支出一笔款项,都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首先,户部内部的各级官员需逐级审批;接着,还需户部尚书进行审批。即便户部尚书批准了这笔款项的支出,也不能保证这笔钱就能从户部顺利取出。

户部尚书一旦审批通过支出款项,便需将该项支出的详细记录整理成报告,呈递至内阁。内阁大学士随后会集体讨论此笔支出的合理性。即便大学士们达成一致意见,批准通过,仍需将报告上交皇帝。皇帝亲自审阅并批阅后,才算正式生效。最终,只有得到皇帝用朱笔的红字批准,这笔资金才能从户部顺利提取。

在清朝道光年间,新疆的张格尔叛乱得以平息。随后,兵部提出需增派兵员和添置装备,因此将相应的军费预算上交户部审批。户部在审核通过后,将此事提交至内阁。当时内阁的大学士们对此意见一致,均赞同兵部关于增加新疆军费开支的提议。最终,他们把奏折呈报给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颇为节俭,对用度颇为吝啬,因此他否决了该奏折,并要求兵部和户部重新核算。面对无奈,兵部和户部只得重新核算并削减军费开支,随后将报告提交给内阁大学士。待得大学士们一致同意后,奏折再次被送至道光皇帝处,然而道光皇帝又一次否决了增拨军费的提议。

经过多次反复地提交军费预算,道光皇帝终于将户部初次上报的预算削减了三分之二。对此,道光感到非常得意,认为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开支。从道光与户部在预算上的讨价还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户部国库的资金并非户部尚书或主管官员所能随意支配,最终决定财务支出的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若电视剧中所描绘的情景为皇子与百官纷纷向户部借款,那么责任并非他人之过,亦非康熙一人之过,唯有康熙有权决定是否从户部动用资金。

在康熙中后期的实际历史中,朝廷官员们并不需要向户部借款。事实上,由于康熙时期尚未建立养廉银制度,官员们的薪酬普遍偏低,尤其是众多低级官员,他们的俸禄往往难以支撑日常开销。

康熙的执政理念以儒家仁政为核心,故而他在治理官员方面并未采取过于严厉的手段。由此,康熙年间,尤其是中后期,众多官员纷纷陷入贪污受贿的泥潭,官场中贪腐之风盛行,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在历史上,那些朝中官员并不需要向户部借款,相较之下,他们凭借手中的职权贪污,速度更快。

皇子和王公贵族们根本无需考虑向户部借贷,若他们面临经济困境,可以向宗人府提出申请,由宗人府代为向皇帝请求经济支持。一旦皇帝应允,所需资金将由宗人府拨付,而非直接从户部国库中提取。

皇子们若遇到资金短缺需借款,他们不会考虑向户部国库求助,而是倾向于向内务府借款。需特别指出的是,内务府与户部在资金性质上有所区别:户部所掌管的钱款属于国家,乃公共财产;而内务府所拥有的资金则归皇帝个人所有,属于皇室家族的私人财产。

因此,不妨深思一下,为何皇子应当向内务府借款。若依照电视剧中的描绘,皇子若向户部借款,那便等同于借取国库之资,然而,若皇子向内务府借款,则等于是从其父的私人家底中支取资金。

因此,若皇子向户部借款,实则等同于向国家借款,这自然是要归还的。若皇子向国库借款而拒不归还,那无疑会损害皇家尊严,对其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然而,若皇子向内务府借款,则如同向自己的父亲借款,自古至今,有几个儿子会主动归还父亲的钱呢?儿子使用父亲的钱,这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因此,皇子们根本不会考虑向户部借款,他们更倾向于向内务府借款。

在清朝的历史事实中,这一点同样得到了证实。电视剧中曾提及太子胤礽向户部借款,而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胤礽确实曾向内务府寻求过资金支持。

内务府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开销,这包括宫廷每年举办的婚丧嫁娶等费用,以及皇子、公主、皇后、妃嫔、太后和太妃等皇室成员的个人年度开支。所有这些费用均由内务府负责承担。每年,内务府都会制定相应的支出预算,并据此进行拨款。

胤礽在历史上担任东宫太子一职,其东宫每年开销巨大,且常常出现超支现象,因此他不得不频繁地向内务府申请借款。

内务府每年需向胤礽提供大量资金,而这些借款往往难以收回。于是,内务府不得不将此事上报康熙。然而,康熙对胤礽宠爱有加,不仅未对胤礽进行责罚,反而指示内务府尽力满足胤礽的各项开支。

在康熙的过分宠爱和放任之下,胤礽成为了康熙众多儿子中开销最为庞大的一个,他每年的花费几乎等同于其他几位年长皇子支出之和,由此可见他挥霍之无度。即便是在康熙如此纵容和溺爱的环境下,胤礽仍旧走上了歧途,让康熙深感失望。可以说,胤礽被废除太子之位,与康熙的过度宠爱和纵容有着直接关联。

提及内务府,众人常感困惑,不禁疑问:内务府的资金来源究竟何在?难道仅仅是依靠户部国库的拨款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清朝时期的内务府实际上拥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并非单纯的支出机构,不会出现只出不进、亏损连连的状况。

清朝的内务府营收途径还比较丰富,大致有四种,一是靠租赁盛京、热河、直隶等地的皇家庄园收取租金,同时,内务府会挑选一些思维敏捷的包衣奴才,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在民间投资并经营产业,而内务府只需收取大部分的盈利分红;此外,还有变卖藩属国进贡的珍宝;再者,各省的总督、巡抚以及皇家包衣奴才外出任职后,每年都会向皇帝献上孝敬。

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第二条和第四条途径,它们构成了内务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这两项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皇家的包衣奴为之劳作。清朝实行着独特的八旗体制,依据这一体制,八旗内部的王侯贵族均配备有包衣奴仆,而皇帝所拥有的包衣奴仆数量更是远超王侯贵族,依照清朝八旗的惯例,无论包衣奴仆赚取多少财富,官职高低,每年都必须拿出大部分收入来孝敬他们的主人。

曹雪芹的先祖曹寅,出身于内务府的皇家包衣奴才,他的母亲曾是康熙帝的乳母,因此曹寅深得康熙帝的青睐与提拔。得益于这份恩宠,曹寅后来被康熙帝委以重任。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一职兼具官员与商人的双重身份,主要负责在江南地区管理纺织业,此外还需额外负责监督该地区各级官员,尽管官阶并不高,但往往由皇帝的亲信担任,直接向皇帝汇报。

江宁织造得以隐秘地监管江南地区众多官员的职权,这一职位因而获得了丰厚的非法收入,堪称官场中的肥差。

江宁织造府的年度收入需上缴内务府,这属于皇家产业的收益来源。曹寅作为康熙的亲信,肩负着监管江南地区文武官员的重任,因此江南地区的官员们纷纷向他献上礼物,使得曹寅每年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非法收入。这笔灰色收入大致分为三份,其中三份用于自己家庭的开支,而另外七份则以家奴的身份上缴内务府,以示对康熙的敬意。

康熙晚年之际,因大规模修建园林和频繁外出巡视,导致开支浩大,内务府的经费早已无法满足康熙的用度,加之康熙又不能动用户部的国库资金。历代王朝中,皇帝们普遍不敢公然动用户部国库的资金,因为一旦如此,他们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恶劣的名声。自顺治帝入关至道光年间,清朝未曾有皇帝擅自挪用国库资金的情况发生,即便是热衷于游玩的乾隆帝,也未曾有过此类行为。

尽管康熙帝无法调动户部国库的资金,但对于诸如曹寅这类由内务府派往各地任职的包衣奴才所献的孝敬,即便他清楚这些奴才作为官员的收入并不丰厚,他们每年仍能拿出大量财物来孝敬他,显然这些钱财的来源不端,但他却选择视而不见,笑纳了这些礼物。

康熙晚年,尽管他目睹官场贪污之风盛行,内心虽想有所作为,却无奈力不从心。同时,他晚年也显现出一定的怠政态度。在处理贪官问题上,他的态度模糊不清。尽管如此,他仍希望遏制官场贪腐之风,于是尝试通过提拔清廉官员树立榜样。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对贪官的惩处不够严厉,自然无法达到整顿官场的目的。

实际上,在电视剧中,康熙晚年怠政的行为被夸大处理,表现为皇子和朝臣们向户部国库借款,这一情节间接反映了康熙对儿子和朝臣们的纵容态度。

实际上,在康熙帝驾崩之后,雍正帝接手时面临诸多问题,他将一个即将走向衰败的繁荣大清国留给了雍正。历史上的雍正继位后,曾感慨万分:“人心玩偈(指朝廷官员贪图享乐)已久,百弊丛生”。

幸运的是,康熙帝的继承人雍正帝是一位充满改革理念的君主。他通过实施雍正新政,成功消除了康熙晚年遗留下的问题,确保了国家的平稳过渡,让乾隆帝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开创盛世。然而,乾隆晚年同样问题重重,但他的继任者嘉庆帝在改革魄力上却远不及雍正帝。

嘉庆帝在位期间,除了将大贪官和珅处决之外,几乎乏善可陈。他执政的主要特点是完全遵循父亲乾隆皇帝制定的制度,认为父亲的政策无不正确,以至于他自己都懒得去深入思考、仔细琢磨。因此,尽管嘉庆帝表面上看起来勤勉政务,但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一种不愿深思、懒于治理的惰政态度。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描绘的皇子与朝臣向户部国库借款的情节,在历史长河中实属罕见。该剧通过这一情节,揭示了康熙晚年官场腐败之严重,进而突出了雍正登基后对官场的整顿与革新。

在清朝那段历史中,即便皇子们面临经济拮据,急需筹集资金,他们依旧会选择向内务府借款,因为内务府的资金实质上源自于他们父皇的财库。毕竟,哪个儿子会向自己的父亲借钱而不打算归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