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越南拒绝中国高铁技术背后,竟隐藏更深原因!

点击次数:124 发布日期:2025-10-10

为什么隔壁老挝的高铁都已经开进万象了,越南的高铁梦却还在纸上打转?说起来真让人着急,越南的南北高铁项目热热闹闹喊了十几年,风头比谁都大,结果现在看,反倒是被周边邻居远远甩在了后头。看看中老铁路,列车从昆明一路开到万象,速度快得让人羡慕,听说去年都已经开始盈利了。柬埔寨和泰国更是抢着贴高铁图纸到媒体上,清迈的榴莲和广州的早茶说见就能见。可越南呢?那条还留着法国殖民气息的米轨老铁路,火车一小时还跑不过六十公里,遇到牛过马路还得停车礼让。每次一到雨季,铁路三天两头就出事,水果烂在车厢里,旅客被堵在隧道口,只能看看电视上循环播放的“高铁即将到来”。

其实,如果单看热度,越南高铁项目一度让整个东南亚都为之一振。部长阮文体当年在电视上拍胸脯说,高铁一定要搞,还要搞得漂亮。但现实冷得扎心。越南国会里的争吵声从没停过,有人说高铁是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加速器,也有人说,这么多钱为啥不去投农业、教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更值得。2023年越南财政收入784亿美元,而高铁项目的预算已经涨到670亿美元。这账一摊,哪怕全国一年啥都不干不吃不喝,也就刚好够修一条线。更别提世界银行还说,像这么大的基建项目,实际花的钱还得往上再加三成。听到这里,不少老百姓都摇头,觉得这高铁梦成本也太高了。

但财力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这个项目迟迟上不了马的,还有更复杂的原因。你以为是越南缺技术吗?其实远不止。越南真心想买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去找了日本、德国、法国,结果人家一看合同,“技术转让”那一栏写得明明白白:零。日本新干线那边还很客气,会议上笑眯眯,但白纸黑字就是不给。德国人说,车厢可以卖,图纸绝不出手。法国阿尔斯通更直接,说越南合同就是用来撕的草纸。这不是说人家小气,是国际巨头们都怕了。为啥怕?说白了,越南的基建信誉在圈子里早就臭大街了。河内那条轻轨,2011年就签好了合同,结果拖到2021年才通车,整整十年。征地扯皮、资金断供、工地反复停工,到现在还欠着中国公司3.5亿美元尾款没给。胡志明市地铁1号线,2012年说要干,如今车没跑起来,预算倒是涨了两倍多。日本承建方一肚子委屈,每次开会都快哭了。所以国际大公司一看越南来谈项目,心里先打鼓,谁也不想当下一个冤大头。

技术买不到,中国高铁团队倒是愿意合作,还给越南出了很实际的方案——先修100公里做个试点,中方贷款、配装备、帮培训,技术分阶段转让,每建完一段考核合格再给下一段图纸。说白了,这已经是手把手教,像带小孩一样一步一步来了。但越南方面还是犹豫了,整天开会到半夜,第二天回话依旧是:“我们再研究研究。”大家都明白,其实是内部意见根本没法统一。有的人觉得,能和中国合作总比啥都没有强,可也有人担心,一旦开始了就摆脱不了对中国的依赖。还有不少人指望有一天欧洲日本会“大发善心”,一次性把核心技术全交出来。不过,国际铁路界的专家早就说得很直接,现在全球高铁技术保护越来越严,谁也不可能无限制地转让。中国这套“分阶段、分批次转让”的方式,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既帮你学,又不怕你反悔。

退一步讲,就算现在技术真全给了越南,接下来也不是想象那么美好。最大的难题,是越南的产业链根本跟不上。别说高铁钢轨,全国你找不出一家能自己轧出来的工厂,连高压电缆都得进口。哪怕你拿到了几百页的工艺图纸,没有自己的工程师、没有能配套生产的厂子,最后还是得一根螺丝、一条信号线都靠买。业内有专家调研过,越南本地相关企业能参与到高铁项目里的比例非常低,绝大部分高精度配件、控制系统还得靠进口。这就意味着,即便技术到手,自己造不出来,一切还得回头找外国人买。这样一来,所谓的“技术独立”不过是画饼充饥罢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工程预算每年都在涨。最早说是558亿美元,后来又变成670亿,而且还没算征地成本。高铁线路上有68%的地块是私人的,30%还是越战烈士后代的“永久免税地”,动都不能动。征地消息一传出去,农民立刻要天价补偿,义安省有的家庭喊到每平米9000美元,而市场价才300美元。政府当年信誓旦旦说“三年完成征地”,结果现在一提这个,谁都笑不出来。土地问题一天不解决,图纸画得再漂亮也是空的。

其实,越南高铁项目还有一层被不少人忽略的无形压力,就是区域竞争。过去,越南处于东南亚南北交通的黄金走廊,是货运和人流的必经之地。现在,随着中老铁路的贯通,泰国、柬埔寨纷纷接上中国高铁网,物流和旅客正绕着越南走。这种趋势下,越南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如果再不加入高铁大潮,等于把未来几十年的经济主动权拱手让人。业内有报告显示,中老铁路2023年运量突破1200万人次,货运量增长30%,而越南的铁路却还在为雨季抢修发愁。谁都能看出来,如果再拖下去,越南想在区域经济里占据有利位置,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外部的压力大,内部的矛盾更难解。高铁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只是技术和资金,还牵扯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思路和利益分配。有人希望通过大项目改变经济面貌,也有人觉得脚踏实地更靠谱。越南的困境就在于,这些年既想要技术独立,又不愿意被绑定在某一个国家的轨道上,结果谁都没得罪清,也谁都没能彻底合作下去。

每次谈判桌上,越南代表总想一步到位,一次性买断全部技术,而无论是日本、德国、法国,还是中国,都只能“合规、分步、循序渐进”地推进。而且,越南过去拖欠工程款、迟迟不验收的“黑历史”,让每一个潜在合作方都心里打鼓。行业里有个笑话,越南的合同,最值钱的是签字那一页,后面全靠运气。

说到底,高铁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画大饼能造出来的。它需要钱、需要地、需要一整套配套产业,更需要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契约精神。可惜的是,越南在每一个环节都差那么一点,最后只能眼巴巴看着邻居们修铁路、通高铁,自己却还在为征地、融资、技术转让争得面红耳赤。

夜幕下的河内火车站,老旧的列车吱呀停靠,旅客们挤作一团,一边埋怨着慢吞吞的绿皮火车,一边刷着手机上关于高铁的新闻。广播里一遍遍放着“高铁梦想,指日可待”,但谁都知道,梦想如果太远,终究还是填不饱肚子的。等着邻居的列车越开越远,越南要不要低头,什么时候敢真正迈出那一步,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