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吹上天了:拿法国阵风碰瓷歼35,评论区都炸了
“我们的‘阵风’身经百战,全面领先中国歼35。” 看到这条新闻时,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确认今天不是什么特殊的玩笑日。
这年头,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递上来的印度选题,总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最近印度媒体“世界一体新闻台”就贡献了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作品”,煞有介事地将他们空军最先进的法制四代半战机“阵风”F4,和我们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A,放在一起做了个“深入对比”。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下来,那位印度主持人用一种自己都快信了的语气,得出了结论:虽然歼-35A理论上领先半代,但“阵风”凭借“卓越的实战表现”和“成熟的技术”,依然能“全面碾压”还在原型阶段的歼-35A。
视频一发,评论区里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世界各地的网友显然没那么好糊弄。有人直接开腔:“读完标题我就笑了,‘阵风’连歼-10C都打不过,有什么资格碰瓷歼-35?”另一条高赞评论更损:“岂止是你,我瞅着那个印度女主播都在拼命憋笑。”还有人翻出了旧账:“歼-10C也没实战经验,但不妨碍它打掉了印度三架‘阵风’。”
这种强行越级碰瓷的勇气,确实已经超越了军事分析的范畴,进入了某种精神胜利的舒适区。
抛开那场被军迷们津津乐道的“天涯六比零”空战不谈,单从最基本的物理学角度看,这件事就透着一股荒诞。现代空战的核心,说穿了就是八个字: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而要做到这一点,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RCS)是决定性因素。歼-35作为标准的五代机,雷达上看起来可能就跟一只飞鸟差不多,RCS估算低于0.01平方米。而“阵风”这种四代半战机,挂满导弹后,在雷达上就是一个超过10平方米的巨大信号源,比歼-35大了整整1000倍。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歼-35的雷达在200公里外就能牢牢锁定“阵风”,从容地发射射程超过200公里的霹雳-15,然后掉头就走。而“阵风”的雷达,得玩命抵近到大约42公里的距离,才有可能捕捉到一丝歼-35的信号。这根本不是一场对决,而是一场单方面透明的屠杀,印度飞行员可能到被击落的那一刻,都不知道导弹是从哪个方向飞过来的。
那么,既然技术上完全站不住脚,为什么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呢?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原来,最近印度空军正向国防部提交一份采购大单,计划斥资200多亿美元,再从法国达索公司引进114架“阵风”。巧的是,巴基斯坦那边也传出消息,要加快采购歼-35的进度。这俩事一撞,印度媒体的流量KPI不就来了吗?贬低歼-35,抬高“阵风”,既能给印度网民打打气,又能为这笔巨额军购案做舆论铺垫,一举两得。
更有趣的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源头可能还不在印度。前不久,“阵风”的老东家,法国达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在接受采访时就公开表示,“阵风”是世界上最好的飞机,不仅比美国的F-35更好,更比所有中国的飞机好得多。好家伙,厂商自己都这么说了,那印度媒体觉得“阵风”领先歼-35,似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没准他们还觉得,这么比是给了我们面子。
可笑的还不止于此。印度一向自诩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结果花天价买来的主力战机,核心软件源代码还牢牢攥在世界老七的法国人手里。这意味着,关键时刻,这批飞机能不能飞,怎么飞,都得看别人的脸色。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这场由印度媒体发起的舆论攻势,最终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的群嘲。它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军事常识的匮乏,更是一种根植于某些精英心中,脱离现实的幼稚幻想。
评论区里有位网友的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用来结尾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一个国家能自己建空间站,能登陆月球背面,能造高铁和大飞机,而你却依然坚信他们的战机不堪一击,那你要么是真傻,要么就是在自欺欺人。”
热点资讯/a>
- 苏超开赛,安徽比江苏还散装
- 5000w的比尔全是问题500w的比尔全是优点, 快船为啥这
- 何小鹏只花28万,让雷军为小鹏G7“代言”?
- 老外游客吃油条忘给钱,次日带翻译过来道歉,店长一句话让老外震
- 电影《灌篮高手》换配音演员引批评 片方发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