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开眼界的“科普”常识:辽宁舰返航带回几十吨“海鲜”清理费花千万

点击次数:77 发布日期:2025-08-05

最近,一个有趣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辽宁舰每次返航,竟然会带回几十吨“海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军舰出海一趟,顺便兼职当起了“渔船”?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面纱。

我之前去青岛出差,在码头亲眼目睹辽宁舰进港检修。当船底掀开的那一刻,那场面,着实把我惊到了!船底密密麻麻全是带壳的东西,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拿着高压水枪清理,就跟喷沙似的,那阵仗相当震撼。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东西叫藤壶,可别被它的外表骗了,它可不是什么美味海鲜,而是专门附着在船底的海洋生物。

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从2012年服役至今,立下赫赫战功。它吨位大、航程远,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少则几十天。船底面积巨大,比半个足球场还大。海水里的藤壶幼虫就像闻到腥味的苍蝇,拼命往船底钻。别看这些小家伙单个像贝壳,毫不起眼,可繁殖起来那叫一个疯狂,一层叠一层,几个月就能累积到几十吨重。美国航母清理藤壶时,一次就清理过上百吨,咱们的辽宁舰,保守估计也有二三十吨。这么多年清理下来的藤壶,堆起来真能成一座小山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藤壶在广东被视为美味,那辽宁舰上的藤壶能不能吃呢?答案是否定的。船底为了防锈,刷的漆含有铅、汞等重金属,藤壶长期泡在这样的环境里,毒素都被吸收进体内了。广东人吃的藤壶,那是生长在野生礁石上的干净货,和军舰船底的藤壶完全是两码事。要是把军舰上的藤壶煮了吃,轻则上吐下泻,重则可能损伤肝肾。1996年,印度一艘航母就发生过船员偷吃船底藤壶的事件,结果几十人感染疟疾,好好的任务也泡汤了,这教训可太深刻了。

处理这些藤壶,远比想象中麻烦。辽宁舰航行范围广,从渤海到南海,带回的藤壶可能是外地品种。如果随意扔在港口,它们就会和本地贝类争抢生存空间,码头管道也会被堵塞。而且,腐烂的藤壶会释放出难闻的臭气,附近居民肯定怨声载道。所以,每次清理完藤壶,都得拉到专门的地方进行焚烧或者填埋,这一系列流程下来,花费可不少。

为了解决藤壶问题,海军这些年没少下功夫。以前用含铜的防锈漆,效果不太理想。现在辽宁舰用上了新涂料,就像给船底装了一层“防粘锅”,藤壶很难粘上去。山东舰和福建舰在设计时,也对船底进行了优化,藤壶附着量大幅降低,只有几吨。听说福建舰还养了砗磲贝,专门捕食藤壶幼虫,不过这方法还得谨慎使用,别一不小心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清理船底是个大工程,得进船坞抽水,工人拿着金属刮刀,配合化学药剂,一点一点清理,往往要折腾好几天。听一位老兵说,十年前清理藤壶,直接就往海里倒,现在可不行了,每一颗藤壶的处理都得签字负责,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广东有渔民养的藤壶和军舰上的长得很像,但人家的能吃,军舰的却万万不能碰,差别就在于生长环境。

辽宁舰“变身”渔船,带回几十吨“海鲜”,这背后藏着诸多门道。藤壶虽小,却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危害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虽然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每次航母返航,还是得花大力气清理藤壶,短时间内,这个难题恐怕难以彻底解决。关于藤壶清理,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为守护海洋环境出谋划策!